新聞動態 NEWSDYNAMIC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 發布時間:2017-06-19 瀏覽次數:1567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是全球最長吊橋,位于日本神戶和離島之間。大橋主跨1991m,橋塔高298.3m,橋梁全長3911m。它橫跨4km寬的水路,迄今為止,強烈的臺風、地震、海嘯都未對橋梁結構造成破壞。
全新鋼材鑄鐵與鋼,鋼纜越強有力,工程師建造的橋梁單一跨度就越大。但有的水路太寬,單跨橋梁不可能實現。此時,索塔就得建到河中央,深入到河床中。
全新工法-水底施工與蜂巢結構,工程師必須在60m深的明石海峽中打造塔基。可以用巨型挖泥船開挖海床地基。不過日本人的塔基還是由沉箱構成。沉箱高70m,寬80m,由鋼材而非木材制成。由于體積太大,每只沉箱要動用12艘拖船才能在挖開的海床上定位。沉箱有外墻和內墻兩層,中間是環形分隔倉,使之浮在海面上。為使沉箱下沉,工程師在分隔倉中灌入海水。一旦在海床上定位,中央密封艙海水便會立即排出。此時,注入潮濕的混凝土,這種特制的混凝土在水中也能保持凝聚力。最后在沉箱上做好混凝土加蓋,整根墩柱就完成,隨時作為塔基使用。
日本位于全球地震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由于地質不穩定,工程師認為日本并不適合修建全球最長的吊橋。如果吊橋下的地底因地震而搖晃,最嚴重的情況,舉個例子,整座橋塔都會傾倒。這樣會造成巨大災難。對付地震的第一道防線正是橋塔本身,以鋼材打造的橋塔十分柔韌,一旦發生地震,鋼塔會隨地面移動,吸收震動。第二層防護則在每個橋塔的內部,那是20個巨大的擺錘,也即阻尼器。10t重的阻尼器懸掛在支架上,如果地震使得橋塔搖向一邊,巨大的液壓式阻尼器就會朝反方向擺動,抵消晃動的力量,防止橋塔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