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DYNAMIC
吊橋的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8-04-09 瀏覽次數:1567
(圖片來自互聯網)
吊橋又稱懸索橋,它是一種跨越能力最大的橋型。吊橋是由主纜、加勁梁、主塔、鞍座、錨碇、吊索等構件構成的柔性懸吊體系。它成橋時主要由主纜和主塔承受結構自重,加勁梁受力由施工方法決定。在兩個高塔之間懸掛兩條纜索,靠纜索吊起橋面,纜索固定在高塔兩邊的錨碇上,由錨碇承載整座橋的重量。它成橋后,結構共同承受外荷作用,受力按剛度分配。下面介紹新世紀大跨度吊橋的發展趨勢。
一、大跨度橋梁向更長、更大、更柔的方向發展。研究大跨度橋梁在氣動、地震和行車動力作用下其結構的安全和穩定性,擬將截面做成適應氣動要求的各種流線型加勁梁,以增大特大跨度橋梁的剛度;特大跨橋梁采用以斜纜為主的空間網狀承重體系或采用懸索加斜拉的混合體系;采用流線型鋼箱或采用輕型而剛度大的復合材料作加勁梁;采用自重小強度高的碳纖維材料做主纜;斜拉橋在密索體系的基礎上采用開口截面,減小梁的高跨比;大跨度橋梁上部結構輕型化問題。
二、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 新材料應具有高強、高彈模、輕質的特點,研究超高強硅粉和聚合物混凝土、高強雙向鋼絲纖維增強混凝土、纖維塑料等一系列材料取代目前橋梁用的鋼和混凝土。
三、大跨度橋梁的預應力技術應用。部分預應力、體外預應力仍將得到應用和發展;增加大噸位預應力應用;無粘結預應力結構;應用錨固于箱梁腋上的平彎預應力索,減小板件厚度,解決局部應力問題;雙預應力或預彎預應力梁得到更多應用。
四、大跨度橋梁的動力穩定性問題。跨海工程常年受臺風、海浪頻繁襲擊;海峽地震帶,多支地震力激勵;多車、快車、重車等行車動力作用;研究特大跨橋梁氣動特性,改善氣動彈性穩定性。跨海結構振動控制,抗震、減震、抑震。避免車激共振,增大特大跨橋梁剛度。
五、大型深水基礎工程的難點突破。 目前世界橋梁基礎工程實踐尚未超過100m深海。直布羅陀海峽橋的懸索橋和多跨斜拉橋方案,基礎深達300m。美國將在墨西哥灣修建的石油鉆井平臺基礎,水深達411m。解決100~300m深海基礎施工難題迫在眉睫。基礎及橋墩分大塊預制安裝。
六、在設計階段采用高度發展的計算機。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有效的快速優化和仿真分析,運用智能化制造系統在工廠生產部件,利用GPS和遙控技術控制橋梁施工。
七、橋梁建成交付費用。使用后將通過自動監測和管理系統保證橋梁的安全和正常運行,一旦發生故障或損傷,將自動報告損傷部位和養護對策。
八、重視橋梁美學及環境保護。橋梁是人類最杰出的建筑之一,聞名遐爾的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澳大利亞悉尼港橋、英國倫敦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中國上海楊浦大橋、南京長江二橋、香港青馬大橋等這些著名大橋都是一件件寶貴的空間藝術品,成為陸地、江河、海洋和天空的景觀,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筑。宏偉壯觀的澳大利亞悉尼港橋與現代化別具一格的悉尼歌劇院融為一體,成為今日悉尼的象征。因此,21世紀的橋梁結構必將更加重視建筑藝術造型,重視橋梁美學和景觀設計,重視環境保護,達到人文景觀同環境景觀的完美結合。在20世紀橋梁工程大發展的基礎上,描繪21世紀的宏偉藍圖,橋梁建設技術將有更大、更新的發展。
內容僅供學習參考。